其他
马良的私人神话:一个迷宫
私人神话 PRIVATE MYTH
艺术家 马良
策展人
钟维兴
展期
2021.10.31 - 2022.03.31
地点
成都当代影像馆E厅
主办
成都当代影像馆
生活的电光火石都是真真切切的,只是有的灵魂生来就敏感易燃,在别人的回忆里不过一缕青烟,在他的生命里便成了燎原之势。可故事在那儿,如同日子早撂那儿,能添枝加叶的也无非是多愁善感几许。我写下这些,也是为了如今回头再看一眼那片火海,它在辽远的时间之外依然烈焰冲天,只是再也没有任何声息,静静的像是默片电影,虽然已经不再能切实感受到那灼人的温度,也无须再担惊受怕,但那火,确实不曾寂灭。
一马良,《人间卧底》
01
私人神话
文/钟维兴
马良成长于戏剧导演与电影演员结合的家庭,从小饱受艺术熏陶,算是个典型的“艺二代”。12 岁开始便系统的接受了11年的专业美术教育,并痴迷于哲学、音乐、文学、诗歌……他在1995-2003年期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由于对影像美学的迷恋, 2004年“误打误撞”地拿起了相机开始以摄影为媒介进行影像艺术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 ©️马良,荒谬之王
我如此严肃地去开一个玩笑,把所有的时间和热情献给这无边的荒谬,用消磨对抗虚无,这才是我现在能做的最诚实有用的事情”。
---摘自2010年作者创作笔记
近年来我接触和遍访了近百位名留影史的摄影师,但像他这样横跨多界、融汇中西的艺术家可谓寥若晨星。这也决定他的摄影从一开始便不循传统,抛弃所谓的“真实”,以无限的荒诞与戏剧性,把记录图像变成了制造图像,且任何装置可信手拈来。初试牛刀的习作居然成为了莫言《丰乳肥臀》一书英文版的封面,跨界和多元的综合艺术表达能力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艺术道路不仅通向阿尔勒,也正在通向巴塞尔。
| ©️马良,事关生死的十四行诗
生和死像是镜子里外的两个世界;扑克牌可以任意转动的上下两端,死之真实和生之幻觉因此相对,生命的诗意尽在这飘忽之间的迟疑和误判里。
---摘自2020年5月创作笔记
2004年开始到现在他创作了近40个系列作品,风格与内容各异,但都不落窠臼,笔走龙蛇。表面荒诞的背后无不表现出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结合,以及他隐藏于内心的伤感与愁怅。他从来都是深思熟虑之后再去创作,而非作品出来后再去作牵强附会的解读,他是一个对艺术超级敏感的人,作品虽在虚无与现实中不停转换,但每一刻都激荡着他真实的内心。摄影对他而言不再是“窥视”,而应是“洞察”。
| ©️马良,你的样子
说实话,我不再认识这个世界。人和人之间因为新冠疫情,警惕而疏远。而国家之间也充满了斗争,各种维度的冲突一触即发。用数码相机翻拍一台百年前相机的玻璃投射屏,如同当代对历史的双重审视,投影玻璃上,中世纪的盔甲曾经保护过的那些肉体早已腐朽,而盔甲依然冰冷地存在,谁是螳螂,谁是蝉?谁又是黄雀?人类脆弱如旧,依然矛盾又可悲,道貌岸然也无可救药。那些没有内容物的头盔,空空荡荡,如同人类永恒的肖像。
--摘自作者创作笔记
本次展览开始于《事关生死的十四行诗》,镜子里外的两个世界叙诉着生命的诗意尽在飘忽的迟疑和误判里;《荒谬之王》充满了在追逐西方当代艺术中的邯郸学步的嘲讽与批判;《刹那》以香柱为媒介记录了时间的光轨和刻度,以此追忆失落童真与曾经追逐的爱情;《你的样子》深刻反映出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战争的永存……展览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试图通过影像拼贴并诠释“我是谁”“什么是世界”“怎么与世界交流”等命题。
一切都注定没有标准和完美的解答,整个展览就像一个迷宫,他只告诉了你一个解读《私人神话》的线索和一些模糊出发点,最后的终点需要观者自己去探寻,但无论有多深奥,坚信每一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出口,也许这就是马良作品的勾魂之处与魅力所在。
2021年10月3日于北京
马良 / Maleonn,1972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学习美术,毕业于上海华山美术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
2003年开始摄影,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30余场,参与重要的摄影及当代艺术群展百余场。
2012年创作艺术项目《移动照相馆》,将摄影工作室装入一辆卡车及一辆旅行车,用10个月时间穿行全国35个城市,用搭建临时照相馆的形式免费为1600个陌生人,拍摄了结婚照、全家福风格的3万余张照片。项目报名人数超过两万。
2010-2014年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坦白书》《人间卧底》,广受关注。
2014年至2017年,为向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父亲——曾经的戏剧导演致敬,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以等人身高木偶为角色的大型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成为首部入选纽约国际演艺协会年度大会(ISPA)戏剧单元的中国作品。
2017年下半年,回到摄影创作领域,继续用影像媒介进行创作。
2020年拍摄其戏剧创作的纪录片《时光机》获得美国哥谭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2021年《时光机》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文化纪录片提名。
| ©️马良,世界
我邀请了30余位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将他们手机或者电脑硬盘里有关“世界”这个概念的视频,赠予我作为创作素材,并在网络上发问,得到了网友们关于“世界”的三百余条文字阐释,藉由AI算法,将视频及文字随机组合,由此完成了这个影像拼贴作品。
谢谢所有参与创作的人,也包括正在看作品的观众,如果你们愿意,也请在墙上写下你们认为什么是“世界”,没有终极答案,世界也岿然不动,可我们还是想要追问,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之一,不是么?正是我们构成了这个世界。
我常常说自己成为摄影师是师出无名的一次偶然,但有时想想也是必然,我的记忆早就是一台照相机,时光入了眼便被一一定格。
——马良《人间卧底》
02
有光有影子 所以我存在
每当观看他的摄影作品时,会有种观看戏剧作品的记录片的印象, 或者在空旷公园里杂技练习的抓拍,又或者有些不太对的,面具人拿着绳子对重力挑恤,年轻的站在布满红萝卜的房间中的女子,有一只白兔相伴,她的眼是盲的。
在这些敏锐的舞台画面中,有一个系列不是那么魔幻的现实风格, 年轻人的肖像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喷火的女孩孤独的在窄巷中,一个男人坐在一个黑白瓷砖的浴室里的浴缸中瞪着一扇开启的窗。
在中国年轻艺术家中, 有着非常有趣的肉体参与性。从张洹叠加的身体和画满符号的脸,到王天德的纸服,再有马良的完全基于人物角色的作品和他放置的无尽的语境变化。
立刻在他的技艺中显现出了惊人的成熟,马良的视觉同时也诉说着欢愉和青春的探索。但是首先和最主要的, 他们是一扇通往无尽想象世界的大门。
——Dorota Kozinska, 加拿大
《艺术生活》杂志艺术评论主笔
| ©️马良,世界先生的肖像
《世界先生的肖像》拍摄于2019年底,我在工作室里搭建了一个大约30平方的地下室场景。这个没有窗子的空间,堆满了各种杂物,像是一个离群索居者的藏身之处。画中人自闭于斗室,甚至带着呼吸头盔,僵坐或独自下棋,背景堆积如山的物质没有给他带来快感,他看上去脆弱又孤独。我试图用这寓言画面表现这个正越来越充满隔阂的世界,暗喻了某种人类的困境。没想到,几个月后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肆虐,这个作品无意间从寓言成为了预言。
| ©️马良,上海最后一个骑士
我母亲家族在上海的唯一旧宅,即将被拆除的前一周,我过去拍摄了这个作品。
一个身着重甲的骑士被困在了这个空间,也困在时间记忆里了,他没有具体的对手,没有武器,如同窗前一方夕阳里的困兽。每一个曾经荣耀,抵死浪漫的骑士,最终都会败给时间的,败给生活的无尽消磨,还有遗忘。这就是人的命运,也是记忆的归宿吧。
在他的最早的摄影作品"我的马戏"(2004)中, 马良使用了有华丽的妆容的戏剧化角色放在一个阴暗的后院中。照片使用手工染色的方式, 看起来是泛黄的旧明信片的调子。在"棉花糖上的日子"(2006)中, 女孩穿着巴洛克的褶边裙和西洋式的俏皮发式在浴室中自己嬉戏玩耍, 激发和夸张出一种有趣的媚俗感. 棉花絮从吸尘器里喷出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朵, 有时像是那些最终骄傲漫溢的红颜们的男性玩物的样子。"在我童年时候的中国, 棉花糖有关一种简单的甜蜜的联想", 艺术家回忆道, "我想表现的就是一小勺糖膨胀出的巨大甜蜜和幸福感,那种被夸张了的甜蜜, 今天的物质丰沛带来的快乐,再也难以和那些过去时光里的微小的欢乐所匹敌。"棉花糖上的日子"同时塑造了忧郁症和富贵狂的两种歇斯底里症状。
——闵丽柯 (Ulrike Munter), 德国
德国首席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者
自由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
| ©️马良,落难神祇
| ©️马良,万物归一
回顾马良近十年来的各种摄影、绘画、装置甚至文字创作,这个“鸟人”的寓意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母题。正如艾伦·帕克(Alan Parker)的电影《鸟人》(Birdy) 和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是追求自由却被残酷的现实所羁绊的“鸟人”和“无脚的小鸟”,因理想不被常人理解,不断遭受嘲笑、孤立、边缘化,就像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所说:“疯癫在人世中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符号,它使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标志错位,使巨大的悲剧性威胁仅成为记忆。”我在马良的作品中看到,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游戏和惊艳,更是福柯所指这种“疯癫”,一如马良那句被广为传诵的名言:“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曾翰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A展区《事关生死的十四行诗》
让我感兴趣的是对《二手唐诗》与《西游记》两者进行一次并置阅读,因为这种阅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出“回文式”的效果,仿佛是两面镜子在相互映照——首先,从标题看来,这两者似乎都取材于古典文学的记忆,而且,都关乎中华帝国的全盛时代——唐朝,唐诗也正是帝国文明的顶峰之一,《西游记》虽然出自明朝文人之手,却是对于大唐时代的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的神话附会。
“二手”一词给出了一种自我消解式的态度,而“西游记”同样蕴涵了文字层面的反讽,马良的这件作品恰恰是应一个德国展览的邀请而作的,他运去了搭景用的整个箱子——让它完成了一次“西游”,但是,如同我们知道的,古代汉语中的“西方”印度,在今天转而来指代欧美那个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马良对这个标题的运用涉及到了这一词义的变迁,因此也就显示了一份欲盖弥彰的促狭。
——朱朱
《双重的他者》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A展区《事关生死的十四行诗》
不像那些以纯粹摄影为基本手法的摄影家,行走在城市中,与城市本身展开游戏,在人与城市的相互追逐的游戏中发现影像的魅力,马良是在一步一步地构筑自己的影像、不、心像的过程中,与影像本身展开一场游戏,并进而发现并呈现影像经过游戏焕发的魅力。他的目的就是要检验摄影作为一种想象方式的可能性。马良的摄影,通过制造影像来再造一个新的世界图景。在这个图景中,包括了他对于人类生活、对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于人自身的可能性,当然也同时包括了对于展开以影像为手段的艺术想象的游戏方式的想象。就在马良这么尽情虚构的时候,摄影获得了一个重生的机会,同时,他也为“摄影虚构”确立了一种先例,为虚构正名,建立起名誉。
——顾铮
《尽情虚构----关于马良的摄影》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B展区《荒谬之王》
我认识马良,源于他2005年的作品《不可饶恕的孩子》。那时候的互联网还是流行讨论版的年代,大家在网上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经常泡在设计师论坛的我偶然看见了这组作品,盯着它们反复看了许多许多遍,魔幻又悲壮的场景吸引了我,作品里透露出的悲凉、无奈和狂放令我大受震撼。虽然并不一定完全明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但也有了自己的情感共鸣,从此记住了这位作者的名字——马良。之后的若干年,经常能在上海的一些当代作品展里看见他的作品,有一些摄影,有一些影像,还有一些是巨型的木偶装置,那时候觉得他的作品神秘、狂躁和不羁,他脑中堆叠着许许多多有趣的想法并付诸现实。再后来马良的女儿灯灯降世,他终于得到了他的指路明灯,从此那些晦涩黑暗都多了一丝平静和释然。
光是理想和热爱,影子是作品。有光有影子,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才是真实——这才是马良存在的意义。
——赵敬文
《有光有影子 所以我存在——马良摄影作品展策展人语》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B展区《荒谬之王》
正如马良自己说的:“生命就是一场寂寥的马戏。我们孤独地表演着自己。即使这只是一场寂寥的马戏。我们依然要活色生香的演下去。”
所以我才说这是一场青年的或中年的白日梦,已经远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也没有太多世态炎凉的残忍结局,但是这其中有真切的情感世界,是对真实世界有着太多宽容的嘲讽。尽管有人说现实世界已经有许多拍不完的题材,但是马良所虚构的这个世界,远远超过了真实世界所可能包容的内涵。马良在其中找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快感,更是人生的体验和对未知的触摸。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是画面中的某个角色,也许你就会离他的白日梦更近了一步。
——林路
《远离童话世界的马良》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C展区《你的样子》
影像贯穿于过去与未来,在当下汇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期盼与机遇。
03
这是我截止目前最用心的展览
本次展览是其迄今为止布展时间最久、最用心的展览。在成都当代影像馆布展的这20天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打光的技巧,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团队极高的凝聚力。也特别感激策展人钟维兴在策展的过程中给了我许多中肯的建议,给了我这么棒的空间去展示自己这些年来的成长与成果。同时也非常感谢适马中国对本次项目的支持。
回到展览本身,我也解释一下展览名“私人神话”,其实是源自美国的文化学者约瑟尔夫·坎贝尔,他在描述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梦是私人的神话,而神话是公众的梦境”,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感动,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梦,而创作何尝不是痴人说梦呢?所有在孤独探索中的创作者,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马良
| 展览现场
展览空间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D展区《刹那》
整个作品包括四个章节:《落难神祇》《失爱招领》《万物归一》以及《少年之信》,探讨了信仰、童真、死亡和爱情四个主题。展出的是其中的三件,另外呈现的由8个箱子构成的装置,是这个作品拍摄期间曾经使用过的所有道具。
这个作品是由慢速曝光的摄影技巧一次完成的拍摄结果,我几乎没有动用后期手段去修饰。每张照片曝光一柱香的时间,大约三十分钟,摄影棚内近乎全黑,香头的一点光亮渐渐燃烧出了流星般的光轨,也使无明的一切显影。这些燃烧的香,是象征祭奠之物,也是指示之标线,我指给你看时间,看消逝,看万物的归途,我试图将其物质的美感,和其标示的关于消亡的精神上的无力感,平衡于一处。
按照佛经里的时间计算方式,一刹那约等于0.018秒钟,所以每张照片里都存下了九万九千个刹那,而佛说一刹那又含九百生灭,即世间九百个生命的诞生和毁灭。我用这个方式来描述这个作品,因为我觉得这也是摄影创作的终极阐释:用按下快门的一瞬致敬无垠的时间,用存在献祭所有的消逝,用怀疑交换觉悟,用“我”去映射人世间的一切。
马良于2021年7月7日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E展区 创作纪录片8部
创作纪录片8部,2006-2020
乡愁Nostalgia 2006
二手唐诗Secondhand TangPoem 2007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2008
移动照相馆 Photo Studio Mobile 2012
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敌 The shadow is my lover, the heart is the enemy 2013
爸爸的时光机 Papa’s Time Machine 2015
刹那 Ksana 2020
上海最后一个骑士 The Last Knight in Shanghai 2020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G展区 世界先生的肖像及工作室复刻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H展区《荒谬之王》
| ©️成都当代影像馆
马良个展《私人神话》I展区 《上海最后一个骑士》
* 感谢SIGMA适马中国对本项目的特别支持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排版丨崔婷
特别推荐阅读
往期精彩推荐
巨来,侬好!|陈巨来的艺术世界大展
乾嘉风尚——钱大昕的书法与交游
许燎源博物馆2021视觉剧场双年展
他们需要被看见:《当代中国家具设计》
近代石墨之藏,无或逾此完且美也
“集体想象”,第九届Up-On国际现场艺术节
王蒙《煮茶图》,王季迁在鉴定笔记中这样说
2021视觉剧场双年展丨全媒介 全空间
RAYS黑胶电子管音响,携光上线